2013-07-17 11:16 中國青年報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暑假來臨,大部分學生離校,前段時間甚囂塵上的“大學宿舍要不要裝空調”的爭議有所降溫。但矛盾依然存在。
裝與不裝,這只是觀點上的爭鋒。不過,高校宿舍裝空調的現(xiàn)實需要,倒是不容忽視。中國青年報記者因此走訪了中部地區(qū)的一批已經安裝空調的高校,試圖算一筆經濟賬,看看到底是學校以經費緊張為借口不裝空調,還是高校“以學生為本”還停留在口號上。
沒裝空調的學校感到壓力,在四處調研取經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國內眾多211高校,甚至一些應用型本科院校都開始推行“三學期”制,大部分地區(qū)學生要在校度過3個月的暑期。由此看來,假期越來越短,炎熱的天氣“一時是挺不過去了”。
據了解,中國科大早在2010年夏天,就為學生宿舍安裝了空調。雖然該校地處淮河以南,但學生宿舍配置了暖氣、空調以及淋浴用的熱水器。
“一切后勤工作的目的,都是服務于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在中國科大副校長周先意看來,學校為宿舍裝空調最重要的一層意義在于,為正在推行的“三學期制”的教學改革,做好配套工作。
據他介紹,當時學校成立的“空調工程管理組”中還專門設有“教學小組”,為的就是協(xié)調好后勤保障與教學改革之間的關系。據周先意介紹,自打學校裝了空調之后,時常會有高校同行前來實地考察,了解安裝空調的相關事宜。對此,合肥一位高校后勤負責人向記者坦言,一些高校的成功經驗可以起到一定的示范效應,同時也對其他學校構成了一定壓力。“尤其是在同一座城市,或者一墻之隔,兩所層次相當?shù)膶W校,人家裝了,你不裝,有些說不過去,這甚至會影響到學校的品牌形象。”在他看來,“裝空調是大勢所趨。”
解決經費問題有租賃模式
“不同的學校財政狀況各不相同,但不能簡單地說,裝了空調的學校,只是因為他們經費充裕。”在合肥工業(yè)大學翡翠湖校區(qū)后勤部門負責人陶植看來,“關鍵是看學校把錢花在什么地方,怎么花?”
今年5月起,合肥工業(yè)大學開始為翡翠湖校區(qū)的學生宿舍安裝空調。目前,4006個宿舍中已經有2000多個學生宿舍裝上了空調,安裝率達到52.4%.
不過,這批空調的費用,并不要學校掏錢,為此近千萬元的購機費省掉了。
“我們推行的是目前裝空調的‘主流模式’,即租賃方式。”據陶植介紹,目前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均采用這種模式。據了解,現(xiàn)在不少空調銷售商開始捕捉到校園里的商機,主動與高校進行洽談,提供租賃服務,每逢高校招標,有實力的空調企業(yè)競相參與。
此前,合肥工業(yè)大學的相關部門,通過實地考察和電話咨詢等方式,對國內12所宿舍裝有空調的高校進行了調研,在此基礎上又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最終確定了這種模式。
據陶植分析,如何解決空調本身的費用,目前存在三種模式:
一是學校先出資安裝,通過提高住宿費逐步回收成本,但這需要物價部門審批,實施難度大。
二是學校全投資,以學校購買或校友捐贈的方式,免費提供使用,但收取電費。在他看來,這當中,如果學生使用不當,空調損耗大、折舊快,更新機器則需要再次投入。
而通過租賃模式,“學校作為第三方,對租賃商進行監(jiān)管,學生與租賃方直接簽訂合同,空調的后續(xù)維修維護和運行質量能得到充分保證。”這樣一來,既省去了空調購置的費用,也可以通過合同,對學生的使用行為進行規(guī)束。
據他介紹,按照合同規(guī)定,空調租賃商每年為空調進行兩次檢修,同時在校園里設立24小時應急服務點。“如此一來,省去了維修成本,也徹底解決了機器維護問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