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二級建造師《市政》:城市道路自然資源調查
城市道路自然資源調查的內容及要求
1.氣象資料
(1)氣溫:主要收集年平均、最高、最低溫度;最冷、最熱月平均溫度;結冰期可解凍期。目的是制定防暑降溫、冬期施工的措施,估計混凝土、砂漿強度增長情況,選擇水泥混凝土工程、路面工程及砌筑工程的施工季節(jié)。
(2)降雨:收集雨期起止時間、降水量、日最大降水量及雷雨時間等,為安排雨期施工、工地排水及防雷工作提供依據。
?。?)風力風向:收集主導風向及頻率、每年大風時間及天數等資料,為布置臨時設施,制定高空作業(yè)及吊裝措施提供依據。
2.地形與地貌
收集工程所在區(qū)域的地形圖、規(guī)劃圖、工程位置圖、控制樁、水準點等資料,調查地上地下障礙物的位置和數量,特別重點調查道路沿線大橋、隧道、附屬加工場、工程困難地段,為布置施工平面圖、規(guī)劃臨時設施提供依據。
3.地質調查
收集鉆孔布置圖、地質剖面圖、各層土類別及厚度、地基土強度、地質穩(wěn)定性、地下各種障礙物等資料,以便選擇路基土石方施工方法,確定特殊路基的處理措施,復核地基基礎設計及施工方案,選定自采材料料場及制定障礙物的拆除計劃等。
4.水文地質調查
?。?)地下水:了解施工區(qū)域的最高、最低水位及時間、流向、流速及流量、水質分析等情況,以確定基礎施工方案,是否降低地下水位,采用什么方法,水有否侵蝕性及施工注意事項。
?。?)地面水:了解附近江河湖泊及施工地點的距離,洪水、枯水的時期及水質分析,確定臨時供水方案及施工防洪措施。
5.其他自然條件的調查
主要包括泥石流、滑坡、地震烈度等的調查,必要時也應進行詳細調查,注意這些因素對基礎和路基施工的影響,以便采取相應的施工保障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