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1 16:04 來源于網絡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光,明也。這個自然界的奇妙事物,人類一直在不遺余力地探索著它的美麗。在15世紀 16世紀的西班牙宮廷繪畫中,為了追求高貴的效果,畫家開始借用人造光——燭光來渲染人物神秘、優(yōu)雅的風采;到了17世紀,荷蘭的畫家又將自然光融入作品當中;而現(xiàn)在,人們又將自然光、人造光巧妙地運用到建筑設計、室內設計中來美化生活。
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照明設計等更專業(yè)的設計從室內設計中分離出來。現(xiàn)在,很多室內設計師只知道做空間形式的設計,用什么樣的手法能表現(xiàn)得更美、更精準,可能需要專業(yè)設計師去完成;而專業(yè)的設計師在整體工程的把握上比較差,對整個工程的安全、造價沒有完整的概念,因此,需要室內設計師與專業(yè)設計師共建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近日,一場“與光對話”的論壇為室內設計師與照明設計師搭建了交流平臺。論壇上,室內設計師與照明設計師共同探討了光在室內設計中的作用及效果。
從中國傳統(tǒng)中吸取營養(yǎng)
由于照明設計是從室內設計中分離出去的新興職業(yè),發(fā)展時間只有短短的6年,能夠借鑒的經驗不多,但是作為中國第一代照明設計師的鄭見偉還是與大家分享了他的學習經驗。他認為,中國畫的境界不像西洋畫那樣重在寫實,它能把一個事物的好幾面體現(xiàn)在一張畫上,重在寫意,表現(xiàn)畫者的內心世界。這與室內照明設計類似,燈光是表達業(yè)主思想、意境、生活追求的一個手段。所以創(chuàng)作靈感可以從中國畫中尋找。他舉例說,北京的蘭(LAN)會所,里面陳設著不同時期、不同系列的家具和裝飾品,顯得非常混亂,但通過照明設計,將這些陳設品結合,讓他們能夠放在一起,顯得不那么突兀,這就是燈光的作用,也是中國畫的魅力所在。
另一位具有中國燈光界“女教頭”名號的設計師丁平也表示,自己完成的不少作品中應用了中國畫的概念。她經常將室內設計的效果圖作成黑白效果圖來尋找光感。
利用自然光制造真實感
眾所周知,人類追求光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黑夜如同白晝,光感越自然,室內設計也顯得越自然。運用自然光營造室內光照的效果,既節(jié)能環(huán)保又能達到設計效果,可謂一舉兩得。丁平透露說:“利用自然光為整個空間照明,我通常用的辦法是利用漫反射。漫反射就是光通過一個弧形,進行二次反射,讓比較深邃的空間也有戶外照明的感覺。”
鄭見偉則認為,自然光直接影響藝術效果。有的人喜歡有彩色玻璃的教堂,光通過玻璃折射后,五彩斑斕地呈現(xiàn)于眼前,還有天窗頂部射下來一束光的效果。其實,這都是利用自然光營造的美感。光是沒有形狀的,只有光打在物體上才能看到形狀,而這些形狀都是中介物的樣子,也就是影子。而光束則是因為一些水蒸氣混合了細小的塵埃,當光通過就會顯現(xiàn)出來,森林里也會有這種自然光因綜合作用顯現(xiàn)的現(xiàn)象。所以,我們在設計室內燈光的時候可以利用這種綜合作用營造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造光更要人性化
人造光,最初的運用多在舞臺上,用來烘托氣氛,后來隨著住宅產業(yè)的發(fā)展,人造光也被應用于普通住宅居室,所以,很多室內設計師對燈光也很有研究。室內設計師姜坤認為,光在裝修設計里面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特別是人造光,它的效果更豐富多彩,在家裝設計中能被廣泛應用。有人認為人造光只要舒適就可以了,其實它的作用很多,但前提是要正確地設計出光源位置。人造光,讓每個人的生活變得不分晝夜,很多人都會加班到深夜,這時候高強度的光會讓人神經緊張,這種光能使人亢奮,繼續(xù)工作。如果想要休息就需要將光調暗、調柔和,讓人的神經放松下來緩解疲勞。
此外,燈光也是情緒表達的手段。鄭見偉說:“在表達情緒上,光是特別重要的。輝煌、悲壯、仇恨,愛情的甜蜜,甚至體現(xiàn)親情、背叛、嫉妒等都能借助光來實現(xiàn)。”因此,有些心理治療診所會對照明設計有特殊要求,心理學專家也會運用光線治療患者。
一位專做酒店設計的設計師表示,燈光的運用在不同的地方能產生不同的效果。但是有時候要營造一些效果就需要大量的燈管和電線排布在墻內,這樣會對安全造成隱患,還可能為業(yè)主帶來造價、電費等方面的困擾。這就需要設計師將設計做得更人性化,不僅在功能方面,造價與安全也需要考慮到。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