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4 14:02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建筑節(jié)能體系設計要點:
a、建筑總平面布置和平面設計,宜利用冬季日照,減少夏季得熱和充分利用自然通風。
b、建筑的主體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間宜避開冬季主導風向,北向、東北向,和夏季最大日射向西向。
c、外窗可開啟面積不應小于窗面積的30%:透明幕墻應具有可開啟部分或設有通風換氣裝置,可開啟部分的面積不宜小于幕墻的確良15%。
d、設有中庭的公共建筑,夏季宜充分利用自然通風降溫,必要時設置機械排風裝置。外墻與屋面熱橋部分的內表面溫度不應低于室內空氣露點溫度。
e、人員出入頻繁的外門宜設置門斗或采取其他減少冷風滲透的措施。
f、建筑的體形系數應小于或等于0。40。當不能滿足本條文規(guī)定時,必須按本標準第的規(guī)定進行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權衡判斷。
g、屋頂透明部分的面積不應大于屋頂總面積的20%,且中庭屋透明部分面積不得大于中庭部分屋頂面積的70%。
h、建筑每個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墻墻面積比均不應大于0.70。當窗包括透明幕墻墻面積比小于0.40時,下班或其它透明材料的可見光透射比不應小于0.40。當不能滿足本條文規(guī)定時,必須按本標準的規(guī)定進行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權衡判斷。
i、建筑總平面布置和建筑物內部的平面設計,應合理確定冷熱源和通風空調機房的位置,制冷和供熱機房宜設置在空調的負荷的中心。
j、建筑的東、西、南、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墻宜設置外部遮陽,外部遮陽系數按本標準附錄A確定。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