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海上風暴、火山爆發(fā)、大隕石落地、海嘯、電閃雷鳴、波浪擊岸、水中漩渦、空中湍流、龍卷風、磁暴、極光等都可能伴有次聲波的發(fā)生。在人類活動中,次聲波的波形諸如核爆炸、導彈飛行、火炮發(fā)射、輪船航行、汽車爭馳、高樓和大橋搖晃,甚至像鼓風機、攪拌機、擴音喇叭等在發(fā)聲的同時也都能產生次聲波。
次聲波的特點
次聲波的特點是來源廣、傳播遠、穿透力強。次聲的聲波頻率很低,一般均在20Hz以下,波長卻很長,傳播距離也很遠。它比一般的聲波、光波和無線電波都要傳得遠。例如,頻率低于1Hz的次聲波,可以傳到幾千以至上萬千米以外的地方。次聲波具有極強的穿透力,不僅可以穿透大氣、海水、土壤,而且還能穿透堅固的鋼筋水泥構成的建筑物,甚至連坦克、軍艦、潛艇和飛機都不在話下。次聲波的傳播速度和可聞聲波相同,由于次聲波頻率很低。大氣對其吸收甚小,當次聲波傳播幾千千米時,其吸收還不到萬分之幾,所以它傳播的距離較遠,能傳到幾千米至十幾萬千米以外。1883年8月,南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之間的克拉卡托火山爆發(fā),產生的次聲波繞地球三圈,全長十多萬公里,歷時108小時。1961年,蘇聯(lián)在北極圈內新地島進行核試驗激起的次聲波繞地球轉了5圈。7 000 Hz的聲波用一張紙即可阻擋,而7 Hz的次聲波可以穿透十幾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地震或核爆炸所產生的次聲波可將岸上的房屋摧毀。次聲如果和周圍物體發(fā)生共振,能放出相當大的能量,如4 Hz~8 Hz的次聲能在人的腹腔里產生共振,可使心臟出現(xiàn)強烈共振和肺壁受損。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lián)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