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02 12:59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碾壓混凝土筑壩技術的基本特點是:使用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摻和料、水、外加劑、砂和分級控制的粗骨料拌制成無塌落度的干硬性混凝土,采用與土石壩施工相同的運輸及鋪筑設備,用振動碾分層壓實。碾壓混凝土壩既具有混凝土體積小、強度高、防滲性能好、壩身可溢流等特點,又具有土石壩施工程序簡單、快速、經濟、可使用大型通用機械的優(yōu)點。
碾壓混凝土壩大體分為兩類:一類以日本“金包銀”模式為代表的RCD,采用中心部分為碾壓混凝土填筑,外部用常態(tài)混凝土(一般為2至3米厚)防滲和保護。另一類為全碾壓混凝土壩,稱為RCC,其結構簡單,施工機械化強度高。RCC技術在我國已大力發(fā)展,現(xiàn)已建成的普定碾壓混凝土拱壩再一次證實我國碾壓混凝土筑壩技術已達到國際水平。
碾壓混凝土筑壩技術在我國起步較晚,但發(fā)展很快。我國于1979年開始研究碾壓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并在一些工地進行了試驗,如1986年建成的高56.8米的福建坑口重力壩和高27.5米的銅街子副壩。已建成和在建的壩有37座,均為全斷面碾壓混凝土。此外,利用碾壓混凝土做臨時性工程效益更加明顯,巖灘、隔河巖、萬安、水口、大朝山等工程都采用碾壓混凝土圍堰,總方量達280萬立方米。
我國已完成碾壓混凝土約510萬立方米(不包括圍堰280萬立方米)。已建壩高超過100米的2座壩(巖灘、水口)是部分壩段采用碾壓混凝土,另外3座高104至128米的壩(江埡、大朝山、棉花灘)均為全斷面的碾壓混凝土。已完成設計的6座超100米的高壩中,龍灘為最高,初期壩高192米,最終壩高216.5米。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